苏鲁支要走向人群,开始他的堕落.
路上他遇见一位老者,很奇怪苏鲁支为何离开山林.
苏鲁支要走向人群,开始他的堕落.
路上他遇见一位老者,很奇怪苏鲁支为何离开山林.
常常向人鼓吹练功,当然也知道这么鼓吹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常人要建立生理自觉性,真的需要一个心理势态,更需要一个机缘,这是智慧的普遍状态所决定的。
那么反躬自问,练功有什么用处呢?被鼓吹的人也常常这么反问我,一般情况下这是个不可言的问题,不过今天有点可言的了。
记忆中没怎么感冒过,但并不是说不会受到感冒病毒的攻击,每个人受到攻击的机会大体都差不多的,而感冒也常常是诱发其他疾病的基础疾病,一般在环境有异常或者身体有弱点时,我是打几个喷嚏当呼吸道排毒就完事。
昨天生理状态不好,到晚上感觉到有了点感冒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都出来了,于是晚上睡眠用心做了点功夫,很简单的一个做法,往通体轻安方向走,今早起来,就全然化解了。
因果是骨骼,偶然是内容.
在无意识的世界里,本来是如此的。
当这个世界出现了能够意识的主体之后,似乎情势有所改变。
意识的一个原始成分,是目的。
但,目的并不能改变因果的框架,而只不过是人群意义上的又一种偶然。
那在个人意义上呢?
目的只能投降于因果。
人必然首先是世俗的,这是由我们的生物属性决定的。
奇怪的倒是,人还可能有逆向世俗化的选择。
例如一切世俗智者的选择,都可以做反向的选择,而且是基于理性的选择。这何以是可能的呢?
比方说,[钱文忠|http://krsna.lamost.org/engine/node/509],其实是一个含义上的绝对诚实者,可以用来作为一个比较显目的对照者。
对照谁呢?
基于这个坐标原点,有漠视财富者,有纯粹艺术追求者,有纯粹知识追求者,...凡此种种,都是采取此原点之另一端方向者。
我们的问题是,纳入了各自的立场,是否存在一个比较超上的评论。
进入人的视界的东西是太多了
人可以从事的事情也太多了
每天,该做的事情更是太多了
但,我的生命有限啊
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可以是一个幼稚的问题
也可以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但,其实是一个挺奢侈的问题
人有机会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机缘并不多
然后认真去寻求答案的机缘更是罕见
毕竟,提出这个问题
意味着你在试图拥有对于你自己最为根本之事务的选择能力
和选择的机会
幸运的是
我们可以看到别人
以一种旁观的态度
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观感
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潜水的沉静
网络虚拟世界飘荡着无数真实裸露的灵魂
管窥之缘是否如老友印象
全然在于你是否足够敏锐
言说,分为三个逐次的境地:
*意识,漂浮附着于每个人的每个时刻;
*思想,藉由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很多人都拥有一种称为思想的东西;
*见证,是实地,还可以有其他的称呼,是少数人穷根究底之后所抵达的位置。
依据此三个境地,这个部分在三章的结构里面推进着加以叙述。
*[第一章.可以把一切都说尽吗?]
*[第二章.我们有分歧吗?]
*[第三章.止步于断崖]
观看人,首先是藉由其言谈,那是我们理解人的基本途径,也正是人类言语能力的功能之所在。
但我们平常经由言语的理解,在把握内容的同时,往往忘了,我们是行进在言语之途。
这点小小的遗忘,会带来一些后果。
例如我们大量的争论,其实只是由于言语这种方式带来的;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