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现代政治运作模式。
所谓政治改革,就是调整权力分配构架。
这种改革必然是被迫的。
历史上政治改革之案例分析
【例1】
一九八六年,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成立。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D认为,是提高执政效率。
Z认为,是民主政治。
第二个问题:现有状况如何评估?
一般说法是,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
Z否认。
第三个问题:如何达到目标?
D:党政分开。意在提高效率。
Z:党政分开。意指分散党的权力。
分析:
答案二元化,是理论贫乏的结果。
实践的落后,是由于理论的落后。
【例2】
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被削弱的历史方案
1,暴力;
2,妥协;
我尝试以一个个断言的方式,来阐述政治学基本理论。
如何让政府表达国家利益。
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规范性问题,但这个规范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一个政府偏离国家立场过远,必然是不能稳定成立的。
解释下两个相关概念。
政府,好说明,就是权力机构。这里先不考虑立法与政府职能机构的区分,而只是抽象指称公众权力,也就是公众所承认的对于自身的制约权力。
国家立场与国家利益,是一个抽象概念,本质上,就是一种集团利益,只不过,这里的集团就是限定在国家这个大范围上。因此,国家利益,就是按照长远历史框架来评估的国家整体利益。
以下笔记主要是在阅读唐德刚的相关著作时而写的,记录可堪感慨者。唐氏据有大量晚清民国史料,也是顾维钧回忆录的主要撰稿人,故其史料堪称富有,唯独好发愤青议论。
------------------------------------------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都督通电建立民国,一致以美国政体为蓝本。显见其时西方政治知识的普及已经达到一定火候。马克思主义则是随后一些年才猝然燃烧起来的。
孙文非常敏感,在美国打工的时候听说了武昌起义,就立刻意识到机遇来了,迅速且执意回国赴宁,在袁世凯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尚未到位、黄兴黎元洪相争之际,成为最恰当的民国第一任总统。
人类文明史,迄今都是有一个中心问题:权力怎么产生?
首先,权力是人群的必需要素,因为没有权力的产生,任何动物个体都只能停滞于个体的基本生存境况,而无从组织群体协作,在生存基础上,也就无从发展更多的东西。
因此,即使对于动物种群,都会出现权力范畴,即一些个体拥有管制其他个体行为的权力。
当人群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权力的组织变得更为复杂,也就越加需要为权力的稳定提供合理的观念支撑。
从权力组织的角度来考察历史,可以说是理解历史的一个枢纽。
下面是一些例子:
新评论
13 years 1 day ago
13 years 1 day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