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人崔致远的著作《桂苑笔耕录》,20卷,是他长年在中原做官,后来回到新罗后于光启二年(886)编定之诗文别集。其中收录了他在淮南幕府任职四年期间所撰表状书启等公私文字。
其中有条史料很细致地刻画了当时新罗对于唐朝政权的政治关系,值得现在的韩棒子们多体会体会。
笔耕录后有崔氏裔孙辑录的《孤云先生文集》,其卷一有唐昭宗乾宁四年(897,也就是新罗恭孝王元年)七月,崔致远代替当时新罗恭孝王撰写的《谢恩表》。崔致远在唐朝一直做的就是秘书的活,回新罗了,当然还是继续做。
新罗人崔致远的著作《桂苑笔耕录》,20卷,是他长年在中原做官,后来回到新罗后于光启二年(886)编定之诗文别集。其中收录了他在淮南幕府任职四年期间所撰表状书启等公私文字。
其中有条史料很细致地刻画了当时新罗对于唐朝政权的政治关系,值得现在的韩棒子们多体会体会。
笔耕录后有崔氏裔孙辑录的《孤云先生文集》,其卷一有唐昭宗乾宁四年(897,也就是新罗恭孝王元年)七月,崔致远代替当时新罗恭孝王撰写的《谢恩表》。崔致远在唐朝一直做的就是秘书的活,回新罗了,当然还是继续做。
以下笔记主要是在阅读唐德刚的相关著作时而写的,记录可堪感慨者。唐氏据有大量晚清民国史料,也是顾维钧回忆录的主要撰稿人,故其史料堪称富有,唯独好发愤青议论。
------------------------------------------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都督通电建立民国,一致以美国政体为蓝本。显见其时西方政治知识的普及已经达到一定火候。马克思主义则是随后一些年才猝然燃烧起来的。
孙文非常敏感,在美国打工的时候听说了武昌起义,就立刻意识到机遇来了,迅速且执意回国赴宁,在袁世凯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尚未到位、黄兴黎元洪相争之际,成为最恰当的民国第一任总统。
人类文明史,迄今都是有一个中心问题:权力怎么产生?
首先,权力是人群的必需要素,因为没有权力的产生,任何动物个体都只能停滞于个体的基本生存境况,而无从组织群体协作,在生存基础上,也就无从发展更多的东西。
因此,即使对于动物种群,都会出现权力范畴,即一些个体拥有管制其他个体行为的权力。
当人群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权力的组织变得更为复杂,也就越加需要为权力的稳定提供合理的观念支撑。
从权力组织的角度来考察历史,可以说是理解历史的一个枢纽。
下面是一些例子:
可以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对现代国家概念适应不良过程中的一次典型的重感冒。
这个事件里面中国的对手,日本,抢先一步适应了现代国家概念,或者说,日本原始的浪人掠夺习性,暗合于现代国家的性格,使得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诠释,抢先一步融合进了现代国家秩序,然后回过头来,以其狰狞面目朝向那个犯了致命的幼稚病的李鸿章,胜败早已是注定的了!
1,在军官们都顾忌日本人的豺狼之心,希望在驰援朝鲜国王的同时力防日人的时候,李鸿章判断日本人不至于过于大胆;
2,在日本人已经开始咬人了的时候,李鸿章还寄希望于国际牵制;
...
一直到18世纪,经过拿破仑的逼迫,日尔曼人才达到一个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意识临界点.
德国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现代性问题,日尔曼人连续发动了2次世界大战,是一个主动答题的姿态;
可比较的是:
中国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同样的现代性问题,中国人陷入了150年的近代黑暗,是一个被动答题的姿态.
现代国家,真是一个血腥的概念.
德国历史里面富于教益的问题:
1,日尔曼人从18世纪开始主动构筑为一个现代国家,是因为现代国家形式,具有与现代生产力条件最适应的扩张力量和组织结构;
2,正是上面所述的内在原因,驱使世界变成现在的样子:高度生产性。
3,它的未来会是如何?
附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