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五月十三日,晴。

二点半,过淮河。淮北平原,水稻葱盛,有似江南。

睡醒。即仆即起。

过浍河,水甚满,五十至百米宽。

过西寺坡,近宿州,大田中现塑料蔬菜大棚,

过符离,左右出现群山。

然近徐州,地势依然开阔。麦地广茂,若厚被。

出徐州,即入山东境,疏列之群山又合拢而来。

地比淮河区域明显要旱,水渠无水。

近微山湖利国镇,则水丰矣,山则隐去,为鲁南水乡乎。

过一五十米以上之宽渠,直接引微山湖水向东灌溉而来,名胜利渠。


过兖州,为大汶口新石器地区。超过一万年的农耕文化累积在这里。

进入泰山地区,则群山又至。

过泰安后,在古老的已被万年农耕侵蚀殆尽的山体中穿行,一路只有两边巨大的山体,完全耕地化了的纵横的沟壑,才提醒,这成熟的农业场景,在荒莽年代,曾是大山区。

近济南,又是平原了。

拜黄河之赐,这平原是华北难得一见的水乡状。

近德州,过老减河,河床已基本开垦。然后是漳卫新河,则水位大体正常。

过德州,就该进入河北了。黄河以北,一马平川,直抵京津。

五月二十四日

沿京沪线过南京大桥,近方庄处,新线向西与京沪分道扬飙进入安徽全椒。

皖东南为秀丽丘陵地区。该区农民经济状况逊于苏浙,正值抢收抢种季节,有用小型拖拉耕田机,也多见人力插秧打谷。过半民居为二层砖瓦房,常为三开间。

田间常见新建单或二重檐人高方塔,为新式墓地,二三成群拥立大田间,甚为触目。然不知为土葬墓还是火葬墓。估计为土葬,可见传统之力。以个人经验,祖辈墓地,二三代内是明确的,再远则不可考矣,故数辈家族群墓已极少见。

然,一生劳于大田,食于大田,死而归于大田,不亦和谐乎。

过合肥,南朝故地,农耕悠悠,中国本质变化,必有农业经济基础之相应变化,乃可成。



过韩摆渡镇,为一近涸大河。

近金寨,为媚丽山区,火车以二百五十公里的时速,不断穿长隧而行,金寨至武汉区间,约二十多长短隧道,以此故,沪汉间直连东西至今年始通。

此地山色,与浙西北颇类,地表水量当逊之。然该地欲成为长三角之旅游后院,则有待努力开发。

沿途目力所及,山区植被大多为次生林,有壮有幼,亦不排除深山处有原始森林。然此地当已经过完全采伐。



入鄂东,出密匝山区,地势豁然开朗,为丘陵地貌。民房墙上亦出现"远离毒品,严防爱滋"之类标语。再西去,出麻城,过红安,则江汉平原矣。
近平原县,挨着铁路线,有一多重檐砖塔,似是古物。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