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傻瓜,问题在现代史!
说起历史,大概9个9以上的人,会想起古代,或者近代,反正不是现代。
其实,现代,或者干脆说,现在,才是历史。
准确地说,现在,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所指。
因此,我们做历史的研究,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某个时代,而是,一定要指向现在。
所以,我现在觉得,观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会比观看任何其他时代,都要紧得多。
因此,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先看一下这个:
数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关注历史的要紧事件。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发生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要紧的事件,那就是走向一个全球框架的历史。
而21世纪所开始执行的任务,则是要沉淀下一个稳定的面向全球的整体社会构架。
所谓全球框架,是从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开始的。而所谓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核心角色,是技术,而核心的技术则是:
1,发动机:把燃料转化为做功。
2,电信:把人类通讯信息转变为电磁信号。
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小矮人,...我们曾经的同行者,都已经灭绝了。为什么?
据说,三万年前,我们在石洞壁上绘制的壁画,可能算是一个答案:我们因为具有超出此时此地的观看的能力,而使得我们能够在11万年前严酷的冰期环境压力下,更加具有生存技巧。
也就是说,因为杰出,所以幸存。
与我们同一个属但不同的种,都无法生存下来,如果不是纯属偶然,就是意味深长的。
向后看,人,作为一个单一的种,具有思维当中特定的某种能力,出现于生命物种的系列,其意义,足以与动物与植物的分化相比拟,甚至有过之。
有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展,还有个书法展,据说不少真迹...
但问题很严重,一个是一个人去还是缺乏足够必要性的第一推动,再一个就是,就这么去看博物馆,有点莫名其妙。
过往的文化,其实很滥,坐实了来看,过去,并不存在你可以憧憬的实境,当痴人颂赞古典时,只不过是在面对未来的茫然与面对过去的愚蠢之间,选择了后者而已。
我们如果诚实一点,才能看到这个一般的心理:我们留恋过去,过去的初恋,过去的黄金时代,过去的神圣导师,过去的灿烂文化,...
如果人类没有这个心理,一切宗教都会丧失说服力,无数人都会焦躁到自杀身亡。
新评论
13 years 1 day ago
13 years 1 day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