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理解的实相-重温陈寅恪的一句话

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2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1

傻瓜,问题在现代史!

说起历史,大概9个9以上的人,会想起古代,或者近代,反正不是现代。
其实,现代,或者干脆说,现在,才是历史。
准确地说,现在,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所指。
因此,我们做历史的研究,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某个时代,而是,一定要指向现在。
所以,我现在觉得,观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会比观看任何其他时代,都要紧得多。

因此,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先看一下这个: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数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关注历史的要紧事件。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发生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要紧的事件,那就是走向一个全球框架的历史。
而21世纪所开始执行的任务,则是要沉淀下一个稳定的面向全球的整体社会构架。

所谓全球框架,是从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开始的。而所谓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核心角色,是技术,而核心的技术则是:
1,发动机:把燃料转化为做功。
2,电信:把人类通讯信息转变为电磁信号。

我们都是幸存者

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小矮人,...我们曾经的同行者,都已经灭绝了。为什么?
据说,三万年前,我们在石洞壁上绘制的壁画,可能算是一个答案:我们因为具有超出此时此地的观看的能力,而使得我们能够在11万年前严酷的冰期环境压力下,更加具有生存技巧。
也就是说,因为杰出,所以幸存。

与我们同一个属但不同的种,都无法生存下来,如果不是纯属偶然,就是意味深长的。
向后看,人,作为一个单一的种,具有思维当中特定的某种能力,出现于生命物种的系列,其意义,足以与动物与植物的分化相比拟,甚至有过之。

突然很想去看首都博物馆

有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展,还有个书法展,据说不少真迹...

但问题很严重,一个是一个人去还是缺乏足够必要性的第一推动,再一个就是,就这么去看博物馆,有点莫名其妙。

过往的文化,其实很滥,坐实了来看,过去,并不存在你可以憧憬的实境,当痴人颂赞古典时,只不过是在面对未来的茫然与面对过去的愚蠢之间,选择了后者而已。

我们如果诚实一点,才能看到这个一般的心理:我们留恋过去,过去的初恋,过去的黄金时代,过去的神圣导师,过去的灿烂文化,...
如果人类没有这个心理,一切宗教都会丧失说服力,无数人都会焦躁到自杀身亡。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