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何谓中国文化?

文化,原本是一个学究而繁琐的词汇,但,现在成为了一个紧迫而热门的问题词汇,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站在异域文化的环境里,来反问,何谓中国文化?

这一反问,几乎是发生在无限多样的情景之中的: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点差异,都可能构成某人提问的缘由。诸如排队插队、路面垃圾、社区交往、商店购物、公司政治、亲友来往、开车走路、音乐影视、子女教育...吃喝玩乐,点点滴滴,都能发现中西异与同,都可以被人提问,被人贴签,此是西方文化,彼为中国文化,然后,或赞或弹,最后,引申到文化之优劣大论。

龟兹文化

龟兹的疆域大致范围,在今新疆库车、阿克苏、拜城、新和、沙雅、轮台以及库尔勒部分地区。
龟兹在古文献中,有多种音译:丘兹、丘慈、鸠兹、归兹、屈兹、屈茨、屈支、拘夷、苦先、苦叉、曲先等。
梵文为Kuca,藏文为Kutsahiyui。

龟兹最重要的文化遗迹,就是佛教石窟。
玄奘在看到印度最早开凿的阿旃陀石窟之后,写到:
精舍四周,雕镂石壁,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诸因地事,证圣果之祯祥,入寂灭之灵应,巨细无遗。
-《大唐西域记》
因此,建造石窟,最初是作为一种信众行为,而不是作为理论设计。这样一种信众风俗的流传,具有与理论设置之流传完全不同的涵义与形式。

中国的栗特人

文化,作为历史的策略,如何调整和适应历史的主题。

《魏书.西域传》:
栗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高宗初,遣使朝贡,其]王忽倪已三世矣。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高宗初)栗特王遣使请赎之,昭听矣。自后每使朝献。

栗特人种与栗特语
栗特语是一种成熟的有文字实物留存的语言,也正是因为那些宝贵的文字实物的出土,使得我们得以聚焦到栗特人:那些生来使用该种语言的人们。

文化

在与文明相对而言时,我们可以说,文化是观念层面的人类生存形态。 但这还不是好的定义,因为好的定义必须能够具有判别性:针对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可以明确判别其是否属于文化。
文化,就是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一系列选择构成的。
例如,张三选择某个样式的服装,认为合体好看;为自己选择一个婚姻对象,认为是合适的;给兄弟建议一个生意或人际决策,认为是有利的;...所有这些具体的事务,都构成文化的内容。
文明呢,如果采用类似的定义风格的话,那就是由人群的一系列建设构成的。

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之所以一直没能解决好少数民族问题,是因为当代中国缺乏正确的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相反,还不自觉地受到资本主义各种反动理论的侵蚀,从而处处被动。
我这里所谓反动,是指逆历史之方向的反向运动。

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应该是如何的呢?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应该是符合历史发展之必然性的。
那么,民族,这个人类社会的重要角色,其历史发展之必然性,是如何的呢?

民族之历史发展,就是两个要点:
一,文化多样性,籍由不同文化相互间更多的交流和补充,而进一步发展;

作为历史策略的文化

一直有一些非常激烈的争论,围绕文化、哲学、政治、东西方、等等等等,究其实,都是昧于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不管您是何方人士,“是谁建立的?”
或者,换一个更学究化点的说法:文化的呈现,其主体当然就是我们这些人,一个人群里面所有的人;那么文化的决定者呢?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追问,恰恰是一个非常蒙昧的追问,因为,文化的呈现,是有其主体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成立,也有其主体。
实际上,这个追问是不成立,除非我们说,文化的成立,是作为一个历史的策略。

参考论题:中国的栗特人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