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虚伪

虚伪,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范畴,也是精神史极端重要的命题。

一般所理解的虚伪,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技术,用于顺应对象的需求,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但,更为深刻的虚伪,则是基本无意识的,基本非技术的,甚至常常是义正严词的。这种类型的虚伪,更为常见,也因此而成为精神史之重要命题。

这种虚伪,可以体现在个体,也可以体现在群体。在历史上,有不少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欧洲中世纪攫取了世俗权力的神权阶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某种社会无意识,普世价值旗帜下的现代说教者,等等。

不过,更为重要的虚伪事件,发生在宗教与思想的历史中。

文学

通过语言而实现构想。
文学只有两个要素,就是:人类与语言。运用语言来表达人类状态,就是文学。
因为语言是人类的普遍技能,所以文学是传播观念与情感,最具有渗透性的工具。

文学的分类

人,除了肉体有一个发育的进程,精神也有一个发育的进程,正是在这个进程之下,人所具有的写作动机与写作能力,都有相应的演进进程。

媒体

中国,20世纪初的报纸杂志与21世纪初的互联网之比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业概况

1815年,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马六甲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gine);
1850年,上海《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
1870年,王韬在香港开始中文报业;
1872年,上海《申报》;
1893年,上海《新闻报》;
1890年后,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傅兰雅(John Fryer)、李佳白(Gilbert Reid)在北京。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
1897年,作为报纸附刊的《消闲报》,首次引入文学副刊;随后李宝嘉(伯元)《游戏报》;由此开始出现大量文学副刊与小报;

小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资产阶级

在发生历史的角度,小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资产阶级,这四个范畴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有必要从发生历史的视角,来同时进行辨析。
在实际的语用环境当中,这四个词汇是各有侧重的:
中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从经济角度来予以定义的,大体上,可以根据财产、收入、职业状况等等指标,来给出相对明确的定义。
知识分子,除了可以在经济层面给出部分内涵定义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方面的约束。
小资,尽管最早的词源,是作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但是目前的语用环境下,已经演化为主要依靠社会文化方面的内涵,来进行定义的了。

城市化

农业不可避免要工业化,因此,人类生活方式的普遍城市化,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城市化,目前的主流阶段,还是各种供应的集中化:电力(能源)、通讯(信息)、物流(街道系统)这三大要素的集中供应,保障了在最低成本下,最多数人口生活品质的提高。
当然,这里面应该也可以做定量分析,多大的城市规模,才是经济效果最好的,过大了,会受到上述三大要素供应能力的限制,过小了,会迅速提高供应成本。
按照上述基本原理及标准,农村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获得同等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成本会比城市高得多。

伦理

伦理是一个社会概念,或者毋宁说,是一个群体概念。
从个体到迄今最大的人群组织-国家,其在社会,或者说群体当中的任何行为,都需要有理由加以支撑,这些理由的总体,就构成伦理。
注意,我强调了一个定语,群体当中的,也就是说,涉及伦理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伦理的观念,有一个从个人伦理到社会伦理的演进历史。
个人伦理具有原始的动物群体的起源,而人类社会伦理,则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特别是,籍由宗教,而强化了其形态。

伦理与宗教

宗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伦理问题提供终极答案。

德与道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