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阿罗频多的中文介绍,常见的描述是,“精神哲学大师”。精神哲学这个奇怪的称呼,可能仍然是把阿罗频多引介到中文世界的徐梵澄先生之发明,详见其著作《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之二、三章。
搜索阿罗频多的中文介绍,常见的描述是,“精神哲学大师”。精神哲学这个奇怪的称呼,可能仍然是把阿罗频多引介到中文世界的徐梵澄先生之发明,详见其著作《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之二、三章。
《梵澄先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一百来页的小书,2小时看完,了结了多年的一个心愿。
我与梵澄先生是有缘分的。
05年,我写过一段话:
大概是12年前,恍闷的我站在三角地那个书店里面看到一本小书,《周天集》,一口气似乎是看完了。买回来,就像是拉了一位挚友,把臂而谈,欢畅无比。
那是一本三联出的小白书,因此而认识了阿罗频多与徐梵澄。
今天这本,作者叫杨之水,正是当年那本书的编辑,她同时也是那个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因此而从87年开始,与梵澄先生有了长期的交往。
阿罗频多是一个继承者,也是一个发展者,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把进化的概念渗透到他所继承的精神知识当中。
但正如进化的概念在20世纪被广泛使用的绝大多数情境一样,阿罗频多几乎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内涵来使用进化这个源于生物学的概念,而并不是遵循生物学范畴的进化概念。
那么阿罗频多的进化到底是何内涵呢?
也许,阿罗频多把著述看作是他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那样一个著述的目的,也许导引他对于精神成就,更多地,是采取一种知识叙述的态度。所以他不得不使用英文建立了一些精神性对象的指称,例如超心思等,其中就包括进化。
一个被称为圣人的人,如果要亲切地看到,需要好几个前提。
一种阅读内典的体验,如果想清楚地表述,也是困难与宛转。
也许借助一点私人经历,可以表达我的亲切。
大概是12年前,恍闷的我站在三角地那个书店里面看到一本小书,《周天集》,一口气似乎是看完了。买回来,就像是拉了一位挚友,把臂而谈,欢畅无比。
然后自然是顺藤摸瓜,寻找一切阿罗频多和徐梵澄的文字。在学校图书馆找到阿罗频多的《The Divine Life》,英语很硬,啃得很少;在北图找到徐在50年代翻译,新加坡出版的《瑜伽论》,好些卷,在那个海外中文图书阅览室,整天地读。
新评论
13 years 1 day ago
13 years 1 day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