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知识用作精神的饲料

知识,在一般的场景里,就是用于行为的实现:
地理知识,用于我们开疆拓土;
生理知识,用于我们维护与利用生命体;
物理知识,用于我们把握物质世界;
数学知识,用于我们精准解决问题;
...
那么,所谓知识,其意义是否也就仅仅在此呢?
不然。
人类发现知识,在进化的程序上,首先确实仅仅是用于行为的实现,但随着精神的进化,知识本身被用于精神的成长,这一最新的用途,使得知识的精神本质得以展现1

  1. 1. 一直着意于要写这个题目,十五年前尝试过,参见知识之用为心之质料或养料,但其时尚不成熟,现在重新来过。

知识

最终,人类的一切成就,都可表述为知识。
或者反过来说,知识是我们人类一切成就的最终表述形式。
上述定义要紧的地方是“最终”和“可表述”。
“最终”,是体现在信息的传播上,只有可以稳定传播的信息,才是可继承的,而可继承,是知识的必需的主要特征之一。
为了保证可继承与可传播,人类认知的结果,就必须发展到知识的程度,这就是最终的含义。
“可表述”,同样是为了让知识表现为{信息},从而具有可传播的属性。

知识与{思想}、{精神},构成人类的全部非物质成就的三大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看,“人类的一切成就,都可表述为知识。”

数理逻辑基础.4-演绎

演绎,与其说是一种思维形式,毋宁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彰显清晰性的表达方式,一种彻底解决了交流问题的表达方式。
之所以强调此点,是为了说明,演绎,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知识生产程序,而更多的,是一个良好的知识表述程序。
例如:数论或者欧式几何,作为知识体系,都可以表达为非常彻底的演绎体系,但是,我们很难指望依靠演绎机器,来生产新的数论或几何定理,目前,连完全的机器证明,都困难重重。

关于讨论、知识与民主

流行一种观点,就是只要都抱持一种开放、公开、平等的态度,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讨论,都是可以经由讨论而获得进步的。
我认为这种观点非常粗糙,凡是可以置入这种情态下加以讨论的话题,必然是平庸的。例如,政治要追求公正平等;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的自由;人人生而平等;。。。。
实际上,任何问题,一旦进入深刻的地步,就必然出现分歧,问题有多深刻,这种分歧就有多深刻,凡是漠视这种分歧的人,那是因为他从未有能力理解深刻的事物。

修行的路径.2

科学的起源,有两个必要条件:
1,拿掉与人有关的东西,或者说不考虑有人参与其中的事件。当然,这是一个设定,在科学进入20世纪的时候,这个设定有了些变化,但在起源阶段,这个设定是很明确而必要的。
2,必须呈现行为的持续有效性,就是这个理解必须是持续有效的,这个持续有效性与一般所谓的可证伪性,有所异同。

这两个必要条件,也是作为科学研究者,所主要学习而获得的思维素质:1,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2,通过实验或计算验证的能力。

答“知识的意义是什么?”

究极而言,知识是他人精神权能的一个结果,当我们面对;也是自身类似精神权能的一个结果,当我们获取。

一般人的问题在于,无论是面对知识,还是获取知识,他都无法启用精神权能,而只是启用了模糊而不清晰的生理功能,使得其感觉费了脑力。

这里面的差距,唯有籍由精粹自己的生理功能,而臻至精神权能的境地,而跨越。

1,知识,无论何种知识,都是我们人类对于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的看法;任何一个看法,无论照向哪个角落,都洋溢着人类的尊严和自豪;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