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立场就是,修为,也就是说,我们走向道的历程,本身就是客观知识。也因此,我在这里试图阐述这个知识-思想-精神的进程。
而这个结论本身,就是我所认可的终极的大乘。相比之下,佛陀所称许的大乘,还不是究竟的大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迄今为止,种种的知识形式里面,只有作为客观知识之典型的科学,具有最保真的最有效的传播性质。所谓最保真,就是说透彻到知识的层面之后,传播过程中的误解和歪曲的机会降到了极少。所谓最有效,是因为知识的传授具有明确的语言表达,而语言,正是我们传播任何信息的终极工具。
知识的背后是思想,思想的背后是精神。
人类的知识全景图,是容易描绘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一个图书分类法,就约略做了描绘。
人类的思想全景图,就会比较困难加以描绘,尽管也可以有大百科全书,但盘根交错之势,要阐述清晰并非易事。
人类的精神全景图呢,那就更为其难了。
这里,我正是试图给出这么一个全景图,粗略,但是尽可能做到结构清晰。
为什么可以做到结构清晰呢?
因为站在这个出发点上:精神是人类的必然需求。以此,而可以搭构这个全景图。
学理与修行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近期,有大巴的朋友很受此问题之困扰,故亟需予以澄清。
所谓学理,要点在于客观。然,客观固然是学理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唯有长期学养所致者,侵侵然可堪此能力:以客观之力,观于自然,观于自心自性,观于人心人性,观于群心群性。
而,所谓道理,无非是学理历程中的临时产物,可以说,作为动词的学理是永恒的,作为名词的道理是临时的。
(大概是97年左右写的,后半部分找不到了。。。)
如果经络确是一种实在事物,那么考察它如何被人们发现、认识的过程会有独特的意义。因为要成为一种能为大多数人理解、接受的公共知识而如何恰当地认识它,仍是个未很好解决的问题。
1,当知识的领域开始出现深刻的沟壑,哲学开始显得软弱无力;
2,当哲学遇见东方体证的知识,哲学开始显得浅薄无能;
于是,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恢复哲学的尊严?
1,面对知识领域的纵横沟壑,哲学需要拿出力量来,自寻全知识领域的根基,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气势;
2,面对悠长的体证知识传统,哲学需要明确自身的分际,知道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