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

何谓清晰的概念?

怎样令概念愈加清晰?这个问题只有被放置到人类认知演进的框架里头,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演进的大背景里面,我们的认知现象才能呈现井然有序的结构。然后,这个结构才是令我们满意的更清晰的图景。

粗略地说一下。
人类认知演进(不管是在人类种群进化的意义上,还是在个体发育的意义上)的第一阶段,是(狭义)现象的指称,所谓象。
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概念,都只是直接感知的标记。例如,太阳,筷子,树,饭,...这类概念,正因为是指向直接感知的对象,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它们是清晰的概念:在传播与交流时基本不会产生误解。

何以人群必需信仰?

信仰,是任何一个人群都必需要有的。这是一个客观现象。
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群的信仰非常弱,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会以某种教训的方式,令该人群不得不增加信仰的强度?
为了恰当地考虑此一系列问题,首先约定一下,信仰是什么。
信仰,粗略地在形式的层面上说,几乎就等于承认绝对性。

信仰的必要性是根植于人的生理体的。

人类所需要的精神-续1

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立场就是,修为,也就是说,我们走向道的历程,本身就是客观知识。也因此,我在这里试图阐述这个知识-思想-精神的进程。
而这个结论本身,就是我所认可的终极的大乘。相比之下,佛陀所称许的大乘,还不是究竟的大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迄今为止,种种的知识形式里面,只有作为客观知识之典型的科学,具有最保真的最有效的传播性质。所谓最保真,就是说透彻到知识的层面之后,传播过程中的误解和歪曲的机会降到了极少。所谓最有效,是因为知识的传授具有明确的语言表达,而语言,正是我们传播任何信息的终极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精神-提纲

知识的背后是思想,思想的背后是精神。
人类的知识全景图,是容易描绘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一个图书分类法,就约略做了描绘。
人类的思想全景图,就会比较困难加以描绘,尽管也可以有大百科全书,但盘根交错之势,要阐述清晰并非易事。
人类的精神全景图呢,那就更为其难了。
这里,我正是试图给出这么一个全景图,粗略,但是尽可能做到结构清晰。

为什么可以做到结构清晰呢?
因为站在这个出发点上:精神是人类的必然需求。以此,而可以搭构这个全景图。

精神是什么?

在某处被人问到,精神是什么?
只有给予一个勉强的回答:
所谓精神,是指作为动物的人类,在进化进程中获得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心理功能之后,进一步发育出来的面向更高等神经功能的一类心理动机。
而宗教,只是一种组织人群精神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注意,是之一。

这个答案,其实满符合精神这两个汉字的命名风格,因为精气神,正是指向人体的生理层面的三样东西。现代汉语里面采用精神,来翻译西方语言背景里面的spirit,挺有中国特色的。
但有意思的问题是:

虚弱是人类的最大问题

人类为什么不能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精神进境?
这事情有几个表现:
1,完美的东西总是存在于过去;
2,存在一个完美的人格对象,一个你可以面对的他者,例如佛,上帝,先知,等等,他的任何教诲,每个字都是不容质疑不可更改的真理;
3,把经典放在完美的牌位上做完美的诠释;
....
因为人类还有虚弱。

还剩下两问题:
人类可以不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精神进境吗?
人类为什么非得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精神进境?

简单回答:
1,人类一直有不在理性基础上追求精神进境的方案,所以释迦牟尼才很痛快地说,“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