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信息,其实是在现代社会才凸显出来的一个词汇,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最广泛使用的电脑,无时不刻在展示信息的本义:管你是莎士比亚巨著还是SB口水帖,都是一个b一个b累起来的0和1。所以信息很好理解,就是符号的差异。

那么符号是什么?
符号这个东西可说是人类的专利独享品,呵呵,值得慢慢来体味。
下面这块破陶片,是我在位于杭州西湖孤山的浙江博物馆看到的,一块5千年以前良渚文化时期的陶片:

上面是很完整的一幅花纹,请问,这可以叫符号吗?
再看这个原始陶器,与上面那个陶片是同一个地域,大概也是同一个时期。在它的中间的肩部,是一些更简化的刻纹:

请问,这可以叫符号吗?
再来看这个大体同一个时地的陶器,器外壁是一些刻画的东西,可惜我拍得太不清楚 :

总之我在当时看不出来是我所能够理解的花纹,既不规整,也不美观,也不像什么。那这个做此陶器的人,刻那些东西干嘛呢?这是符号吗?

按照一般的看法,是倾向于把上面的第一个例子称做图纹,第二个例子称做装饰纹,第三个例子称做符号。
这种看法的依据呢,无非就是第二个比第一个简化,第三个比第二个没有规则,也不是什么实物的描绘。
当然,这个看法是需要进一步商榷的,因为它不够微妙。

我们不妨把考虑的视野放大一些:
1,动物都能依靠信息传递来进行社会协作,例如蚂蚁,蜜蜂,鸟,大象,黑猩猩等等都是很好的典型,这些信息的形式 有经由嗅觉或其他化学感受器进行的化学物质传递,有声音,甚至简单稳定的音节,也有视觉方面的。只是这个视觉方面的,一般是对情态的认知,例如对方是否愤 怒或有请求,再就是身态肢体语言。唯独,除了人类,没有使用属于视觉范畴的符号的。
2,用手来绘画,被称为人类智慧进化的第一道曙光,是不为过的。
绘画似乎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实不然,从认知演化的角度来看的话,绘画是人类认知演化迈出的第一步。
可 能会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表意的稳定音节的出现,更有意义。但我认为,从传播的角度而言,表意的稳定音节,作为语言的原始形态,是局限于群体单位的,也就是 说,靠发声进行交际,是一个群体内生的过程,导致原始语言会有不同群落之间的隔阂性。而绘画呢,则是直接的视觉形态表达,可以有效地突破群落隔阂,使得表 形的语言,相对表音的语言,天生具有更强的群落统合与流通的功能。
当然,历史的事实是,出现了两种倾向的语言,表音的和表形的。之所以这两种形式都成功了,我认为是由群落分布的不同情形导致的,而语言之所以后来出现这两条演化的路,表明以语音为主和以象形为主,都是可行的语言实现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考古文化分析里面常常需要考虑的器物花纹,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提示,容我把这个对于考古学理论有益的提示阐述充分一些。
先给出两条公理:
1,我看到的,并不能全部画出来;
2,我画出来的,绝对是我看到了的。
因此,通过总结一个文化形态里面所出现的器物上的花纹,是可以引导我们去了解,两个不同的文化形态在视觉感受上的差异。例如,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化甲里面出现的某种花纹,是文化乙里面绝对画不出来的。这就可以引导我们去考虑甲乙两种文化各自视觉感受性的特性。

书归正传。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从绘画的游戏当中,突然领会到可以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呢?
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当我们最初尝试绘画的时候,不管是在沙滩上、岩石上、还是陶器上,我们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某个意图。
所以,问题出在,哪种意图开始变得明晰,以至于驱动我们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我们才开始离开绘画而创造了符号?

哪种意图开始变得明晰,以至于驱动我们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我们才开始离开绘画而创造了符号?
交流的意图。
何谓交流的意图?我希望随着阐述的展开,“交流的意图”也能够得到明晰。
要让属于一种心理态势的交流的意图明确起来,首先得考虑作为行为的“交流”。因为,心理内容的分析,往往是容易被人用“理解沟壑”作为幌子,加以阻扰的,典型如惠施关于鱼乐不乐对庄子的狡辩。
作为行为的交流。最初是作为人际协作的一个环节出现的。而我们直观来看,人际协作最初是直接脱胎于动物社会性协作的,而高等灵长类的社会性协作里面,积累了很多的语音交流,唯独没有符号交流。

我在本文中所指称的“知识”,就是明确地指由人类表述出来的知识。客观的存在不需要知识,例如,月球并不需要关于开普勒定律的知识,就很稳定地在那里转 了;但,人类需要关于开普勒定律的知识,才在看到月亮时,不至于把月面阴影联想到嫦娥吴刚;进一步,月球的存在本身,也绝不是开普勒定律可以完全表述的, 因为至少今天,我们就已经知道,开普勒定律只是一个经典力学近似描述。那么,广义相对论是否就可以用来说明月球运动的客观存在本身了呢?没有人有这个绝对 信心。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