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画面的节奏与叙事-评<一代宗师>

先说值得肯定的,再说不足之处。
1,比较好地回答了王家卫自己的之所以拍这个影片的动机问题: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就是要弄明白他看叶问临终前拍的一段咏春拳演示录像时,发现途中停顿了一会儿,为什么呢?王家卫用一部电影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基本清晰:延续这个武学传统的责任,大到了何种程度。
2, 第一次贴近了真实武林来反映功夫,而不是基于幻想臆想。因此,可以说是第一部如此立意的影片,展示了传统中国人美好的一个方面。这点难能可贵,因为现代中国人对于那些东西已经很陌生了。

不足之处:

众生可怜

傅山有句话,意思大概是,庸人有毛病,只配庸医;圣人有毛病,才需配圣医。诚哉!为至理也!
傅山这句话里面所谓的毛病,既指生理上的问题,更是指心理精神上的问题。普通人心理精神上出现问题,只配用《读者》《知音》之类的名言励志读物来疗伤,完全用不上圣人书圣人意的。这话颇为激进,但,深得道法自然之窍妙。

所以说,众生可怜,呜呼哀哉!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很多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也有很多习惯读书的人对于读书并没有清醒的把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很简单,是为了要熟悉我们周围的人与事物。
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庸的事情,其实不然,你之所以觉得平庸,正是因为你的理解过于狭隘。

豆瓣的著作权陷阱

刚才琢磨了下怎么在豆瓣开小站,注册到半途,进他的服务条款,直奔著作权部分看了看:

2. 对于您在“豆瓣小站”中提供的内容,您授予豆瓣网全球通用的、永久的、免费的、非独家许可使用权利 (并有权在多个层面对该权利进行再授权)。

对于非常关键的一个情形:如果用户发布了一个内容,豆瓣网使用了,然后用户再在豆瓣删除该内容,那么豆瓣是否还拥有该内容的使用权呢?没有约定。那就是说,他总是可以使用,“永久的”,你没有撤销其使用权的任何权力。
太贪婪过份了。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做豆瓣的那位,还算一个彬彬君子,尚且如此算计用户,其他的,哈哈。

沈有鼎之论中国音乐

沈有鼎是很有原创性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同时代的冯友兰之流自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他28岁时有篇文章,是评论王光祈1924年出版的《东西乐制之研究》,其中的某些洞见,非常耀眼。
例如,“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唯一艺术,也代表了艺术的一切。”
“音乐是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最高点。”
当然,他所谓的中国古代,指中国上古,晚也晚不过唐宋,而明清音乐已衰,至今日,中国音乐已亡。
他的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更是一种难得的洞见。

可憾的是,现在那音乐,只存在于我们的心底,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耳边唤起。
聊胜于无,那就想象一下李白所描绘的这个场景吧:

为什么说方舟子已成为妨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反动力量

方舟子打假,如果知道把自己限制在秘书型打假,也就是学历简历文凭这一类作假的范围,举报而不是裁判,就是中国舆论监督的一股健康力量;如果他把打假延伸到学术评判的范畴,籍由他业已掌握的媒体力量,不仅举报还要裁判,就必然成为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一大反动力量。

道理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任何对学术争议问题的评判,都不能由行业外人士进行,更不能由公共大众媒体进行,在科学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西方社会,任何把学术争议诉诸大众媒体来进行的结果,都只是闹剧。

但在中国,方舟子掀起一幕又一幕这样的闹剧。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