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使用到的元素,一般认为就是十八种。其中最基础的是六种:氢氧碳,氮硫磷;少数的十二种,其中非金属两种,氯碘;金属十种,钠钾钙镁锰,铁钴铜锌钼。
还有一些元素,并没有被生命系统正常使用,但是特定情况下进入生命系统,有可能对生命系统没有任何影响,也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是毒性。
正常使用到的元素,一般认为就是十八种。其中最基础的是六种:氢氧碳,氮硫磷;少数的十二种,其中非金属两种,氯碘;金属十种,钠钾钙镁锰,铁钴铜锌钼。
还有一些元素,并没有被生命系统正常使用,但是特定情况下进入生命系统,有可能对生命系统没有任何影响,也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是毒性。
科学出版社最近几年新出的这套自然科学大辞典系列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共五个分卷。我最先读到的是数学卷,因为手头苏联人写的《数学百科全书》,是个大宝库,有千般好万般好,唯一不好,是按词条字母顺序,不适合通览。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尽管有词条的分类目录,但正文还是按照字母排序的,还有内容偏旧的问题。看到这本《数学大辞典》,词条完全按照知识树分类编排,词条深度虽然不如《数学百科全书》,但基本的内容都有了,一卷在手,覆盖到了现代数学的不少领域,非常适合通览。
--望着空洞的蓝天,他说,那是什么。
1~2岁的小孩子,刚开始进入这个世界,大人们喜欢指着这个指着那个,告诉他/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多重的误会,首先,大人们用手指的动作配合着一句话,真正有意义的,其实就是末尾的那个名称,小孩子得到的东西,就是那个名称,对应着你手指的某样东西,这个行为,也就是命名。
因此,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那是什么”这个句子时,实际上是在命名。
金庸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这个著名的问题,“我是谁?”
难倒了西毒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我就是一个吸引中心,把一堆元素吸引到一起,一番循环,然后又散开。”
“劳驾,有点创意好不好?那是一个最原始的细菌都会的活。”
“我是一个大自然的资源掠夺者,哪里有生存机会,哪里就有我。”
“劳驾,有点创意好不好?任何一个植物或动物都能占据自己的生态位,从而有它灿烂的生命。”
...
“我是谁”,这个问题直接源自“我从哪里来”。
舛 chuǎn
最初是单纯的几何构型的描述,“对卧也。《说文》”,由此构型而衍生出描述性的“乱”意。
朝臣舛午,膠戾乖刺。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也。《汉书.楚元王传》
躁静异尚,翔沉舛情。《抱朴子.任命卷》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篇》
诡类舛错。左思《吴都赋》
遵塗每多舛,顾省能无忡?王融《静行诗》
此一“乱”意,延伸到了该部的两个主要的字:舜,舞。
舜 shùn
《说文》,草也。草自然有乱的成分,特别是繁茂状。五帝之一虞舜,名曰重华,正是取此繁茂之意。
舞 wǔ
《说文》,舞,乐也。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