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百年

凑个整数,因为1609年伽利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作了望远镜来看天体。所以,大体上说科学四百年的历史,是不错的。

一些时间点:

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德撰写《几何原本》(The Elements),后来该书流落到阿拉伯世界,欧洲则散失了;
1260年,意大利人Campano把《原本》的阿拉伯文本翻译为拉丁文;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大量古希腊典籍散出,回流欧洲;
1482年,出现《原本》拉丁文印刷版;其他语言首次出现的版本:1555年,意大利文版;1562年,德文版;1564年,法文版;1570年,英文版;1576年,西班牙文版;
1607年,徐光启(1562-1633)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合作翻译并出版了《原本》中译本;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第一次观察天体;
1610年,伽利略发表了他使用望远镜对木星卫星的观测结果;
1615年,中国出现“天问略”一书,对伽利略的天体观测成果进行介绍;
1609年后不到10年,有传教士携带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进入中国,徐光启曾向朝廷建议,建造天文望远镜,但不了了之;
1856年,李善兰(1811-1882)与英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翻译并出版《原本》全本十三卷;
1865年,曾国藩为《原本》全本刻印本写序。

有人认为,演绎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而古希腊正好独一无二地发展了演绎的范例。
我认为,固然演绎方法是古希腊很突出的成就,但科学的发生,并非由演绎来启动,恰恰相反,科学就是起步于平常的归纳,数学上,则是从计算起步的。
观察数学的计算历史,就可以了解到,古希腊基于埃及巴比伦计算经验而做出的数学演绎体系,到公元左右就完全停滞了,然后,1600年后发生的科学,则是起于牛顿那一代人,对于无穷小计算的经验,而微积分的演绎基础,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有人着力建设。
当然,牛顿的自然哲学,是仿照欧几里德的演绎结构来写作的,但这种结构,只是说明,牛顿那一辈人,已经开始追求采用演绎的表述方式,而不表示,科学在那个时期,像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在19、20世纪那样,演绎成为重要的发展手段。

所以,我认为,把中国古典时期没有发展出科学,归结为缺乏演绎思维,是不正确的。

按照吴文俊的观点,世界数学在欧洲开始发展现代数学之前,实际上是存在两条平行的脉络的:
中国--5世纪-->印度-----|
希腊--9世纪-->阿拉伯--|==>欧洲
也 就是说,中国发明了一系列很重要的计算法,后流传到了印度,最后汇入了欧洲,构成牛顿时代发展微积分计算法的背景知识,而希腊发源的演绎思路,则经由阿拉 伯转手后汇入欧洲,但并不构成当时欧洲两大主要数学成就:微积分计算和解析几何计算的主要背景,一直到计算性数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反过来寻求演绎方法, 使得数学得到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化数学.
我认同吴文俊的观察与分析.
所以,简单地说古代中国缺乏科学,是粗糙\武断以至于错误的.

与其说古希腊的特点是演绎,不如说,古希腊相比同时代其他文明,在抽象的方向上,先迈出了一步。
古希腊人所遂行的抽象,第一大宗,是几何化。
古希腊四大学科:

* 反射光学
* 静力学
* 浮体力学
* 天文学

都是采用几何化方式予以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1】
地月与地球太阳距离比
地球半径
【例2】
阿基米德采用切薄片的方式来解决关于面积、体积、重心相关几何问题。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