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Book page

也讲坛经.4

定慧,是让自己把心落下地来,踏踏实实的;落下来之后呢,进一步的就是更加精微化的三件事:无念,无相,无住。
为什么是这三件事?因为要做的这三件事,指向了在此地所必需破除的全部精神障碍,也是一切修行者,在知定之后,所必修的功课。
注意,是功课,而不是观念。
观念,常常只是被用来理解,因此,人人都可自称理解某一观念或接受或批评某一观念;但是,功课,只能是落实在行为中,落实在修行者整个的精神存在之中,而不仅仅是理解与接受与批评的事情。

也讲坛经.3

建立了“世人本来就有大智慧之本性”的逻辑起点之后,慧能首先给出最基本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可以在每个时刻来着手的行为:定慧相等。

慧能选择“定慧相等”作为向诸位推荐的入手处,是有缘故的。

世间学佛的人都知道,打坐、入静,是第一课;任何其他途径修行的人也都知道,入静,是第一课。入静,入定,都是门径;目的或效用,就是生慧,长智慧。
门径,是大家都瞧得见的;目的,就难说明白了。所以常常有修行者提问,“我坚持每天练习静坐,但怎么才能得到智慧呢?”

也讲坛经.2

慧能声音一沉,转入正题:

诸位应该已经了解到,我能够来到此地,与各位相聚,是经历了诸多劫难作为因果的。下面我将表述的禅宗心法,也是先圣所传,而不是我慧能自行知晓的。诸位如果希望能够领会先圣心法,就务必请各自净心来听,以期和先圣们一样得到开悟。

也讲坛经

【主要底本是敦煌博物馆藏77号文书中第4抄件,以及大正大藏经本,均题名:《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某天,应韶州刺史韦璩的邀请,慧能大师来到韶州城里大梵寺的讲堂升座讲法。
其时,座下讲堂内外,汇集了僧尼道俗上万人,也有版本说是上千人,其中包括韦璩及其他官僚30余人,儒生30余人。为了让此次讲法能够惠泽更多的人,韦璩同时安排了一个僧人法海做全程记录,以便刊刻成书,流行天下。这就是今天这部《坛经》的来历。

慧能开讲了:
“各位,先请安静下来,各自内心念经。”

信仰

信仰的必要性根植于人的生理体。
那就是:作为这个冷漠宇宙中的时刻面临种种严酷对待的孤儿,人类的生理体需要有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对每一个 个体而言都可以称为终极的解决方案,就是他能极尽其力,调节其生理状态至一种安然,这种安然对应到其意识领域,就是信仰:至少有一个绝对性的东西给他一个 肯定的答案。1

个体的信仰需求,映射到社会群体,就是对于一切事物的心理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因群体的信仰,而得到最有效的加强。

  1. 1. 参见:何以人群必须信仰?

情感

情感是情绪的一种高等形态。
这个断言表达的实际上是情感与情绪之间的关联方式。
按照这种关联方式,关于情绪与情感的诸多现象,就非常容易得到理解了。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