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Sep 2005 - Blog entry

Date
  • Al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沾住每一秒

下面的文件写盘日期是(2002年8月16日, 6:55:36),记得是一个记录,刚翻出来看到,暂且假设是有益的。
—————————————————————————
前5天以来每天基本睡3次以上,每次2小时左右,每次睡觉都相当扎实地练功。走向床就已经是在凝神中,放倒身形,即浑然一片,全身各处即三三两两地出动静:最容易出来的是手,臂,腿,腰背,各关节的跳动(可能是肌肉自己的跳动,而不是平常的肌肉紧张所导致的身体的空间位置变化),尽管开始时常有意念泻出(表现为断续的话语)但一旦放下,自动跳动即开始,全然与意念无关,只是与意念的退隐有关。
跳动的高峰过后,进入比较细微的地方,几乎全部皮肤的松麻,几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金克木与季羡林

偶然遇到金克木先生的[《天竺旧事》电子版|http://krsna.lamost.org/engine/node/512],很早读过,顿生故友之感。
题目里面把金克木和季羡林并举,有些无奈,因为季羡林只是个庸人,金克木则可圈可点,在20世纪可入超卓不凡前几名了。

和金先生有两面之缘。十数年前,抵京后我第一个想到无论如何也要拜访一下的,就是他,因为之前看过一些《读书》杂志,他的文章是我找这本杂志来看的最重要原因。

几年前金先生逝去了,惦念他的人似乎不多。

一个社会学的问题:为什么在社会处境上金克木和季羡林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个人性格|学生势力|校园政治...诸多因素,是个大题目。

一时无法搜集金先生的文字,单纯凭过往零碎阅读的记忆,他一生的成就,有这么几条印象深刻之处:

拓扑结构与微分结构-Milnor's Spheres

只是在实数上出现的分析问题,就有可能困难得要求把它置于更一般的基底,才有可能找到解答。
首先有下面两个准备好的东西:

1.拓扑结构
一个满足[[第二可数公理]]的[[Hausdorff空间]]M
2.把实数域扩充为欧式空间R
以集合的手段做成一个实数组[tex]\{x_1,x_2,...x_n\}[/tex],以这样一个数组做成一个元素的样式,再在这样的元素之间定义加法和实数对它的乘法,就架起了一个矢量空间。

可以感慨么?

已经无法感慨了
距离,只是一个客观现象
感慨,只是你的一声叹息
犹如一点儿风
扬起一点儿火星尘

人呢,是可以感慨的么?不算是适切的方式了。

寻找人类进化的大脑基因信息证据

把人类纳入进化的框架构成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基础。
但这个进化的具象会是怎样的呢?
焦点当然在大脑。
按照现有在分子水平对于进化的理解,基因突变是一个基本标记。

ref:
[Are Human Brains Still Evolving? Brain Genes Show Signs of Selection|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09/5741/1662]
[Microcephalin, a Gene Regulating Brain Size, Continues to Evolve Adaptively in Humans|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09/5741/1717]
[A Human-Specific Gene in Microglia|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09/5741/1693]
[Ongoing Adaptive Evolution of ASPM, a Brain Size Determinant in Homo sapiens|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sci;309/5741/1720]

询问黑猩猩

不少攸关我们自身本质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询问黑猩猩,地球上最接近人类的动物。

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点是,大约在5,6,7百万年之前,从一种灵长类动物当中分化出一个新物种,而大概在20万年前这一支物种达到了完全现代人类的状态。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