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

虚荣心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本质的定义;一种是狭义的、表面的定义。在日常语言中我们所使用的“虚荣心”,正是后一种定义。
下面先给出本质的定义,然后说明日常语言中所谓的虚荣心,其实质为何;最后说明,何以前者是本质的,后者是表面的。

虚荣心这个范畴,本身是一个主观范畴,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境下,都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别某件事是否表现了虚荣心。因此,虚荣心的本质定义,也是一个主观的定义:凡是持有错误的价值观,就是虚荣心。这个定义里面,所谓“错误的”,就是完全由每一个使用该词汇的人,自己来定义的、属于主观的范畴。
这样一来,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就可以指称大量的事件,属于虚荣心的表现:
例如,站在我的立场上,一个宁愿把时间花在追求财富而不是花在精神修养上的人,是虚荣心作怪,因为,他认为财富是比精神充实更迫切的需求,拥有财富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尊严感、权力感。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一个宁愿把时间花在衣食住行的品质提高上,而不是花在获得知识上的人,是虚荣心作怪,因为,他认为个人肉体上感官上的享受,比精神上获得知识的享受,更乐于得到。而这种享受,比头脑充实更能带来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心理满足。这也是错误的价值观。
...
凡是错误的价值观,都导致虚荣心;凡是虚荣心,都源于错误的价值观;凡是出自正确的价值观,都不是虚荣心,而常常被称为上进心之类的。所以,本质上,虚荣心就等于错误的价值观。
反之,若是一个出门前总得花半小时时间化妆的中学女生,她或者她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爱美是人的天性”,那么,她或者她的父母,就不会认为她的这种行为是虚荣心。因为,她或她父母的价值观里,这不是错误的价值观。

日常所谓的虚荣心,所指非常狭隘,主要是指非理性地追逐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个定义里面,主观的部分已经不在于价值观这个部分了,因为不管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只要是非理性地追逐,都会表现为虚荣心;这样,主观的部分就在于,是否“非理性”上。但是,理性,是可以进行相对客观化评判的,因为,随着理性的普及,能够获得相当大人群的一致认同。
例如:一个人认为穿着很重要,一方面能够提高自我感觉,另一方面,在别人眼里也能够表达良好的社会角色。然后,他会在衣着品牌方面非常考究。这种情境下,所谓理性行为,是根据自己的财产水准,来制定相应的衣着水准;而非理性行为,则是超出此一理性标准。这时,几乎人人都能够评判其为“虚荣心”。
再例如:一个人认为思想深刻很重要,不管出于何等理由,他都觉得很重要。然后他的言谈举止种种表达,都会考虑某种深度,而避免轻浮。在这种情境下,所谓的理性行为,是诚实;而非理性行为,则是不诚实,俗称为“装”。这时,同样也可以被评判为“虚荣心”。
所谓“非理性”,还用来涵盖指称一种非健康的人格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我,不能清晰区分自我与外界的相对涵义。这样一种人格状态的人,严重依赖外界对自己的认定或看法,来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认定或看法;或者,外界能够严重影响自我状态。一般说来,“虚荣心”主要就是针对此种情境。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