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所谓的精神与心理,都可涵括在心这个范畴里头。所以,对于一般人而言,除却身体,其余全部都在心的范围里头。
也因此,对于心,古往今来我们人类有无数的讨论,以及修为的法则,似乎,无穷无尽。但是,一旦我们充分地把握了这个心,就有能力做到只用一个字,心,来涵括所有那一切,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在我们的内在修为当中,我们能够切实地只是把这一切,当作是一个简单的对象,心,予以运用。
最典型地表达了这种能力的,是中国的道家。例如南宋的陈楠就非常清晰地说,“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整个人,一切都是从心开始的,一切都可以籍由心,来予以把控。
但是,如此简单的事实,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是如此艰难的事实。因为,心,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无限繁难的黑洞,足以吞噬任何一点偶现的灵明。
因此,心,是一个演化体,一般情况下,遵循繁入简出的路径,而所谓对心的描述,实际上就是阐述这个繁入简出的演化进程。
心的演化-如何繁入
心的普遍状况,是一个由心理体,情绪体,认知体这三个部分组构而成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在最普遍的情形下,任何一个时刻,必然是表现为心理、情绪、认知这三种状态之一或其混合状态,而一般所谓的静默或休息,则本质是属于一种心理状态。
之所以说这是心的一普遍状况,而不是心的绝对定义,是因为,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内涵一个进一步演化的可能,类似的方向上,阿罗频多名之为超心思,佛家谓之证悟,而中国道家,则仍然在实做中直指其为心。
心,何以在常人总是一繁的状况?语言是这个局面当中最关键的要素。
语言是人类的一个初始而伟大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似乎可以被认为是此宇宙之一实体,但,这一实体的意义,建基于人的实在之上,而无法独立存在。所以,它仅仅是作为人之实体的一部分,按照我的定义,也就不应该被独立赋予实体的涵义,但,不妨碍我们在观看人之实体时,看到作为其部分的语言实体。
心的本质-如何简出
心的本质,只能定义在其演化的最高端,而不能定义在普遍表现的中低端。所谓演化的最高端,体现在创造此宇宙之实体上,而所谓此宇宙之实体,表现万端。
首先,是自我的被控,被创造。这个自我,最基本的,是心理、情绪、认知,也即,这个心,是全然自制的。然后,这种自治,进入生理的层面,使得这个心,具有与自治相应的生理基础,从而呈现出作为一个新创造物的自我,然后,遂行属于这个宇宙,而溢出于自我之外的实体之创造。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