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

人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感受此在,而存在,毋宁说是人类的一种行为。
还可以有很多的其他说法。
例如,认证实在,入静,进入本质,感受实在,止观,体认自我,...,其实表达最切的还是——如来.
这些都是在不同的语境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同一个意思,尽管读者对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甚至谬误的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加以辨析,然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件事是人生须从事之最重要的事情。

感受,以我们所能够的最大深度,常常只是发生在某些激烈的情绪状态,或者一些极大的切身变故上;对于自我,更精确地说,对于一种极端抽象意义上的涵 括自我与自我所能够遍及的一切存在,那个存在或者说实在,你是很难产生你所能之最大深度或强度之感受的。 为什么?第一你认为没那个必要,第二你不具备在这件事上足够的敏感能力和感受强度。

认证实在呢,是从一个具有行为色彩的角度而言的。实在需要认证,因为对于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安稳的存在,什么是我们的安居之所,都是需要我们在感知 或感受当中去证实或认可的。但这有一个前提,你得有这个需求,你认为自己需要对什么是真实有踏实的感受,你认为自己的心灵需要一个安然恒存的居所,你的这 种需求还不能只是一般的强度,还必须是达到一刻不得安然即心戚戚焉如丧家之犬的程度。可叹的是在感官被充斥的今天,具有这种敏感的人已经非常罕见了。古人 言,朝闻道,夕死可也。你想过没有,那是怎样的一种激情在后面澎湃?那所谓的闻道会是如我们今天一般的只是在文字言语上达到一致而已吗?

入静,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大量的语境当中,比方说,各种身心锻炼的课程或场所,心理辅导的场合,乃至种种日常言谈当中,都会出现:你入静吧。
所以这个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作描述,进入静心的状态。
但什么是静呢?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因为似乎都能够找到天然的答案,也确实有天然的答案:就是安静啊!这并不是多么深奥的问题。
当然,真要动手来做,还是会有人发现,安静有时候还容易,有时候很难。问题在哪里?
因为安静只是一个意向,具体的入静入到一个什么样的静,其实是由你的能力,经验,素养,甚至可以说,是由你的整个心灵的属性状态来决定的。
所以入静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阐述能力。

换一个词,止观,会要好一些。
因为止观包含了两个步骤:止,观。
止,可以粗略对应为入静;观,则是单纯的入静里面很难概括到的。
止,是一个借用日常语义的形象的说法,指更进一步降低我们的日常心思,或者更一般地说,我们在日常状况下表现出来的诸等精神权能的低强度噪声。1
这种低强度噪声固然是日常行为的副产品,但除了消耗精神能量,对于精神权能的增强,纯粹是一个败坏者的角色。2

  1. 1. 日常心理
  2. 2. 精神权能

Comments

一刻不得安然即心戚戚焉如丧家之犬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日记里曾经有这样的记录:

这就是我: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看旧日记,更加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处境:我是一只丧家狗。

当然,这不是修行路上的体验,是对于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领悟。对我来说,在家如出家,出家如回家——不是做和尚的那个出家,是出门喜,进门愁,是在家流浪,是唯有他乡是故乡!

我所认为的“人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受此在”,当然也不是“认证实在”,我认为“人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他存在“。

我还没有熟悉和那些描述此在和止观的术语,我只是解悟,不是证悟。我觉得:把"感受此在“作为“人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则我对于此在无所作为;”认证实在“似乎也有同样的弊病,就是倾向于把一切现存的,看作合理的;”让他存在“,不仅包含了对于在的感受和认证,也有”唯我独尊“的意思——这里的”我“不是我,他只是"我”——,”让他存在“类似于"天之大德曰生“罢,或者说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至于”他“是什么,随便什么都可以,”他“只是”他“,不是‘我’,似乎又是”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让他存在“就成。

”入静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阐述能力“,这个说的很有意味。根据我的理解,根本不需要刻意”入静“,或者说,根本无静可入,或者说,本来未动,何必入静。

写这些东西是因为看到了”一刻不得安然即心戚戚焉如丧家之犬“,并没有要在语句上争执的意思。之前看过这篇网志多次,怎么一直没有发现这句话?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