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Feb 13, 2005 - Blog entry

学术与修习的民间消长

看到一篇评述南怀瑾《论语别裁》的文章,勉强可以表现所谓学术与修习的悬隔,更何况世之所谓学问者实际垃圾学术呢。
在中国,修行是面向草根的,这个特点源于所谓修行的本质,乃是实作,在某个初步进入的阶段,甚至是需要对文字与学问行反动的。
相反,纯粹学问者,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构成这个文化的精英。这个历史的问题得另外来讨论。
南怀瑾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修行人,处在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尽力维系那个传统的血脉。无法苛求的是,他们那一代人无力了解西方另一个半球发展出来的文化和成就,也就导致在某个视角下,显出难堪与逼仄来。
张中行呢,是个典型的现代中国的无根草民。他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状况,具有轻微的反讽意味。

秃鹰因何而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整个南亚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曾经是当地最为常见的秃鹰,包括白背秃鹰,长吻秃鹰以及细吻秃鹰,其数量都已经下降了90%以上。如此剧烈的种群数量减少,这在鸟类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从而引起了全球生物学家的关注。

杀手在哪里

自古以来,南亚大陆的天空一直是秃鹰繁衍生息的乐园,无论是印度民间故事还是佛教故事里面,秃鹰一直是频繁出现的角色。秃鹰主要是以野外动物尸体为食物,由于南亚人民的习俗的缘故,秃鹰在当地人的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清理野外自然死亡或人类丢弃的各种动物尸体,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的尸体,从而避免了由露天弃置的尸体腐烂而导致的传染病流行。从1992年以来,秃鹰数量的急剧减少使得人们的健康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野外腐尸再也得不到成群秃鹰的及时清理,人们患传染病的机会骤然增大。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