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

对于任何{抽象}观念而言,其有效性是最根本的判据。

【例1】
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气血脏腑经脉等概念,都是纯粹抽象概念,其有效性就是其根本判据,相比之下,解剖依据并不构成判据。

【例2】
传统修行经验充斥了源自经验的抽象概念,诸如大小周天气脉丹鼎等,同样需要从有效性的角度来寻找判据,而不是从现代生理学寻找。
武学或道家的修行,最大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有效性的验证,而绝没有机械的想当然地类哲学思维可以运行的空间。
这也是何以,我们总是强调,修行,绝对不能存在于言语文字层面,而是要求,实作。

【例3】
理论物理学与数学,都是以抽象概念为基本方法的,其有效性判据就是拟合或预测可验证性结果。而不是逻辑或任何其他先验原则。

精神的有效性,永远是人的根本问题:我这么想,是对的吗?
对不对,只是在于有效性。
或者说,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真理性问题,并不存在我们是否可以获得真理这个问题。真理这个范畴,根本就是误会。我们必须换一个说法,就是有效性:我们的认识是否有效,而不是,是否符合真理。

因此,比方说,争论中医西医哪个更科学,哪个更符合真理,纯属误会,唯一的问题只是,是否有效?在这里,是否有效,并非简陋的疗效判据,而是更精微的,概念是否有效。也就是,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抽象概念或观念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性的标准

有效性是我们对于事物实在性认定的判别标准。
那么,随着这个“事物”精粗的不同,这个标准也会有相应变化。下面依序举例:
1,桌子,是一个具体东西的名称,籍由这个名称,我们可以传递这个关于桌子的概念,例如,“你到桌子上拿个茶杯过来”,就比“你到蚂蚁上拿个茶杯过来”,要易懂得多。
这里的有效性很简单,就是可以直接通过指认,而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
2,电阻,是物体的一个属性,我们只能通过欧姆定律来认知这个物性:取一定量的物体,在该物体的两个几何位置点上加以一定的电压,能够测量到有一定的电流通过它,恰好在某些场合下,我们发现这个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然后,我们发现,这恰好的某些场合,是该物体通过电流时,只产生热效应。这样一个基本上定量的现象,要予以描述的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形成一个决定此定量现象的物体属性概念,电阻。
这里的有效性依然很简单,就是通过行为操作,同样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当然,很多人已经开始不能恰当理解电阻概念的这种描述角度。
3,道德,是用来描述人类的一类价值观形态,但,对于道德如何形成,甚至道德是否成立,都无法象桌子与电阻那样,轻易在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一致认知。那么这个概念的有效性标准,就不是那么简单。
4,静,是人们修行中常用的词汇,如果说道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大致类似的指向,静,则完全是每个人私有的认定,甚至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有不同的认定,或者说,根本无法做出稳定的认定,什么才是自己的静。这个时候,静的有效性标准,就更加微妙了。

有效性与行为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