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抽象}观念而言,其有效性是最根本的判据。
【例1】
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气血脏腑经脉等概念,都是纯粹抽象概念,其有效性就是其根本判据,相比之下,解剖依据并不构成判据。
【例2】
传统修行经验充斥了源自经验的抽象概念,诸如大小周天气脉丹鼎等,同样需要从有效性的角度来寻找判据,而不是从现代生理学寻找。
武学或道家的修行,最大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有效性的验证,而绝没有机械的想当然地类哲学思维可以运行的空间。
这也是何以,我们总是强调,修行,绝对不能存在于言语文字层面,而是要求,实作。
【例3】
理论物理学与数学,都是以抽象概念为基本方法的,其有效性判据就是拟合或预测可验证性结果。而不是逻辑或任何其他先验原则。
精神的有效性,永远是人的根本问题:我这么想,是对的吗?
对不对,只是在于有效性。
或者说,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真理性问题,并不存在我们是否可以获得真理这个问题。真理这个范畴,根本就是误会。我们必须换一个说法,就是有效性:我们的认识是否有效,而不是,是否符合真理。
因此,比方说,争论中医西医哪个更科学,哪个更符合真理,纯属误会,唯一的问题只是,是否有效?在这里,是否有效,并非简陋的疗效判据,而是更精微的,概念是否有效。也就是,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抽象概念或观念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性的标准
有效性是我们对于事物实在性认定的判别标准。
那么,随着这个“事物”精粗的不同,这个标准也会有相应变化。下面依序举例:
1,桌子,是一个具体东西的名称,籍由这个名称,我们可以传递这个关于桌子的概念,例如,“你到桌子上拿个茶杯过来”,就比“你到蚂蚁上拿个茶杯过来”,要易懂得多。
这里的有效性很简单,就是可以直接通过指认,而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
2,电阻,是物体的一个属性,我们只能通过欧姆定律来认知这个物性:取一定量的物体,在该物体的两个几何位置点上加以一定的电压,能够测量到有一定的电流通过它,恰好在某些场合下,我们发现这个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然后,我们发现,这恰好的某些场合,是该物体通过电流时,只产生热效应。这样一个基本上定量的现象,要予以描述的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形成一个决定此定量现象的物体属性概念,电阻。
这里的有效性依然很简单,就是通过行为操作,同样在不同的人之间传递。当然,很多人已经开始不能恰当理解电阻概念的这种描述角度。
3,道德,是用来描述人类的一类价值观形态,但,对于道德如何形成,甚至道德是否成立,都无法象桌子与电阻那样,轻易在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一致认知。那么这个概念的有效性标准,就不是那么简单。
4,静,是人们修行中常用的词汇,如果说道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大致类似的指向,静,则完全是每个人私有的认定,甚至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有不同的认定,或者说,根本无法做出稳定的认定,什么才是自己的静。这个时候,静的有效性标准,就更加微妙了。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