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的境界的提升步骤

观是一个动作,需要由浅入深地提升其境界.

最浅显的,是回忆与评判,就是一种写日记的状态,这是第一步:你的生存,需要被观察,而位置最有利的观察者,就是你自己.(至于为什么需要被观察,那是另一个问题:观察自我,是一种人格上的需求.)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观察自己,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和素质.儿童的人格成熟,几乎就等于自我评判机制的建立.儿童之后,对自我更强的观察能力,就需要一个被称为成年修养的过程来进行教育了.

日记式的观,是非常软弱无力的,因为这个观,只是培养和练习一种态势,面对自我的态势,而并非现场的动作,自然缺乏现场的力量.
当这种态势建立起来之后,由日记式的分析,逐渐能够形成"完整观感",即在一个评判标准下,行为细节里面已经不存在困惑,那么一个观感,即可整体摄敛住所有的细节.尽管由日记式的观试图提升并渗透到现场中去时,要整体摄敛还是一个逐步纯熟的过程.

接下来,观念坚强的人,自然试图把完整观感,渗透到现场.但一旦抵达现场,就会发现新的困境:现场的观,似乎是与面对事务的自我,有矛盾.即观的同时,怎么可能进入现场呢?
妥协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短时间隔上轮换:一会儿腾出身来观,一会儿离开观了进入现场,...
表面看来,两者势同水火,如何是好?
解决之道,还是老办法:经由透析的力量,达至一个单一的观感.
透析,是以你对任意细节的透彻为前提,这里的任意细节,包括你全部存在的一切,从本质,到身体,到心念,到事机,到人情,...这里的透彻,包括一切你能力所及的各种观感角度,以及你暂时还没有获得的角度.
由此,大概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走一个多长的长征了吧:)

再长的长征,也是可以走完的.一旦我们能够达至一个单一的观感,蓦然回首,你的观,已经能够契入现场了.
但,这并不是说,此前,你就无法揣摸到契入现场的感觉,实际上,无论从修性还是修命的途径上,都不断给你机会尝试到契入现场的感觉!

随手举个例子:
[张三丰玄机直讲之再直讲]

Comments

谁知道你在说什么?

临离开网络前问了几个读过你的网志的朋友,她们的回答几乎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东西,不懂你在说什么。

你在说什么?为什么要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说的那些对于别人究竟有没有帮助?

我的理解是:

你说的是:如何由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获得对于个人本质宿命的领悟并由此进入人生的超越层面。知道、熟悉并且掌握人生的超越性层面有助于改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塑造完整人

格,和谐身心和人际关系。进入你的视域的那些话题是为每个人的内心所期望却又无法把握的深层体验,对于多数人来说,对于那些深层体验的描述是难以领会和接受的,这是因

为你把读者看作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你把他们看作和你一样有强烈上进心的愿意自己求索的人,但是他们不是,他们只愿作羔羊,不愿作“上帝”: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就上面这个帖子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在网络日志盛行的今天。尝试解析如下:

最浅显的,是回忆与评判,就是一种写日记的状态,这是第一步:你的生存,需要被观察,而位置最有利的观察者,就是你自己.(至于为什么需要被观察,那是另一个问题:观察自我,是一

种人格上的需求.)
(多数人所期待和从事的观察不是从自己这个角度,而是从他人的角度,“人生如戏”这个说法最为多数人接受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毕竟“戏”是演给别人看的。——问题是

:谁在演戏?“人生如梦”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很少有人探究“谁在做人生这个梦?”这个问题。)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观察自己,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和素质.儿童的人格成熟,几乎就等于自我评判机制的建立.儿童之后,对自我更强的观察能力,就需要一个被称为成年修养的过

程来进行教育了.
(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多数人愿意“观察”自己开始于身体的病痛中,假如把爱情看成一种传染病的话,很多人是从失恋开始成长的,伟大的导师恩格斯据说就是

这样的。顺便说一句,爱情和婚姻失败的当事人之中至少有一个是人格有缺陷的。除此之外,读书应该是最重要的观察方式了吧?信息时代的短信文学必定造就浮躁轻狂的人,培

养自我观察能力最好从经典著作入手,但是时代的教育观念似乎是在背离有利于我们人格塑造的方向。)

日记式的观,是非常软弱无力的,因为这个观,只是培养和练习一种态势,面对自我的态势,而并非现场的动作,自然缺乏现场的力量.
(网络日志一流行,关于blog的社会作用就被夸大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其实只要低下头看看,我们还是行走在地球上,还需要穿衣吃饭,那些从事第一第二产业的一线的劳动者才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blog不过是产业链条上最不起眼的一个小环节,除了虚荣和浮躁,它对于社会的贡献其实是没有某些人声称的那么大的。原因就是上面说的:日记式的观

缺乏现场的力量。)
当这种态势建立起来之后,由日记式的分析,逐渐能够形成"完整观感",即在一个评判标准下,行为细节里面已经不存在困惑,那么一个观感,即可整体摄敛住所有的细节.尽管由日记式

的观试图提升并渗透到现场中去时,要整体摄敛还是一个逐步纯熟的过程.
(这一节是进阶的论述。日常反省纪录是面对自我的具体而初步的开始,目的是逐步由具体而微的分析获得对于自我的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以纯熟到

可以随时渗透到现场中。)
接下来,观念坚强的人,自然试图把完整观感,渗透到现场.但一旦抵达现场,就会发现新的困境:现场的观,似乎是与面对事务的自我,有矛盾.即观的同时,怎么可能进入现场呢?
妥协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短时间隔上轮换:一会儿腾出身来观,一会儿离开观了进入现场,...
表面看来,两者势同水火,如何是好?
解决之道,还是老办法:经由透析的力量,达至一个单一的观感.
透析,是以你对任意细节的透彻为前提,这里的任意细节,包括你全部存在的一切,从本质,到身体,到心念,到事机,到人情,...这里的透彻,包括一切你能力所及的各种观感角度,以及

你暂时还没有获得的角度.
由此,大概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走一个多长的长征了吧:)
(日记永远写不完,可是该做的事情却一件也没有作,为什么?没有抵达现场!)
再长的长征,也是可以走完的.一旦我们能够达至一个单一的观感,蓦然回首,你的观,已经能够契入现场了.
但,这并不是说,此前,你就无法揣摸到契入现场的感觉,实际上,无论从修性还是修命的途径上,都不断给你机会尝试到契入现场的感觉!
(应该说,每时每刻我们都已经在现场了,但是由于我们自己不能把握机会适时契入现场,只好长征了——很多人把长征路看作惊天动地的事情,把路上的风景当作最后的目标来

追求——这里面是不是有“演戏”的成分在里面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红军长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红军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路上的风光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的

目标在遥远的地方!抵达现场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契入现场不过是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的那一刻,契入现场之后还有共产主义的新的长征!——更不要说在此中间还有

社会主义这个难以跨越的历史阶段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随手举个例子:
张三丰玄机直讲之再直讲

(现场与契入现场:画饼充饥,纸上谈兵,叶公好龙,刻舟求剑,好高骛远,等,都是没有契入现场的好例子。至于现场与契入现场到底是什么意思,暂且不说。)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