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何以是困难的?

这是一很大宗的问题。尝试梳理如下:
1,理性,在人类的基本认知里面,有一个开头,这个开头是必须的,否则,作为动物的人类,必然在自然中无法生存和适应。这个阶段的理性,是以人的基本日常心理作为环境和基础的。
例子:我们的生存和进一步的功利追求,都必须依靠理性来完成。

2,进一步,我们生存的需求,会把人类导向更长远的需求,例如,询问我们人生的意义,以便满足我们在人生整体上的需求;询问人类的意义,一般满足我们作为种群上的需求;询问世界的意义,以便满足我们作为存在物的需求。对于这一类的需求,现代人类之理性已经有了很好的阶段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极端困难。

3,何以极端困难?回顾我们处理一般日常中非常胜任的事务的过程,拿来去和那些社会适应失能的心理弱势者,差别就是在于认知的障碍;同样,相比于我们面临的更为整体和深入的认知任务,我们目前的一般状况,何尝不是某种失能与弱势呢?
所以,理性进一步面临的困难,来自我们人类目前的现实进化状况:我们的理性能力,需要获得进一步发展。
但,如何发展?
我可以给出的答案是,传统提供的所谓修行,或者换一个更加一般些的词汇,我们人类的精神历史里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可以用来作为我们的理性,或者干脆说,我们的精神能力,进阶发展的食粮。
何以有此言?
因为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在已有的理性成就中所展现的精神本性,和传统的智慧当中所展现的精神本性,汇集到了同一处。

为什么会发生此种汇流?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考虑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或者这个社会、时代、世界的,一般状况。
首先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日常生活里面。
然后,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然后,因为,这个日常生活基本就淹没了绝大多数的人。
我这里所谓的日常生活,包括从你醒来开始,一直到你第二天早上再次睡醒,在这段时间里面,考虑一下,有几个机会,你是从这个日常的池子里面冒出来透了一口气的?
仅有的一些机会,是可以例举出来的,比如:
你的思维强劲足以带给你一个鸟瞰你自己,或者更大范围的生存,或存在的整个处境的机会;
你的照见足够透彻足以带给你对事务的一个本质穿刺;
你的洞察足够清明足以带给你对对象事物的一个逼近理解;
...
正是在这些少有的机会里面,理性的极致和传统修行的智慧,相会于巅峰寂寞独步。

稍微稀释一下上面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修行,入手必须就是入静呢?入静就是我们出离日常世界的一个起势,一个预备势。
所以我们常常说,必须要入静,否则,只要你是处于日常的世界,你基本就是无法理解超出这个日常世界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的。
而基于我们人类生理与精神的进化状况,我们个体基本是惰性的,是稳定地偏向于享受多少万年以来的祖先们逐步进化而遗留给我们的成果:我们的肉体感官和心理享受,这些享受足以令你在看到一条狗时具有足够的优越感。
参考文献:我们日常的一切津津乐道着的享受:电影、音乐、衣裳、美食、驴友、....

但,入静只是一个预备势。
佛教,在入静这一个预备势里面做足了文章,而那一切文章,都只是为了令你做好准备。
释迦牟尼肯定未必预料到的一个结果是,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做的那些文章,被后世缺乏自主能力的人们奉为神圣经典。
入静,其实是为我们的行动做准备的。
更彻底地说,入静的程度,保障着我们进一步行动有效性的程度。
这里的行动,指的是我们选择的一切行动:心理,精神,认知,感悟,...其实是,凡此诸种权能,皆经由入静而销铄尽毛糙的边界,熔合为我们唯一的,行动。

表面看来,入静,何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备呢?因为一般所知的入静,就是没有行动,完全矛盾的两者岂可融为一体?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全部修行的秘密。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