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2005

阴阳应象大论

__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第5篇__

阴阳,是内经殊为关键的一个概念。在现代,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呢?阴阳应象大论给出了极好的线索,或者说,该篇为我们示范了如何在对症状的理解当中使用阴阳这一对称的范畴。因此在本篇,我们应该是反过来读,即问题不在于什么是阴阳,而在于什么类型的症状群是被定义为一对阴阳以描述其相互关联。

首先,“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给予__阴阳__这对范畴定调。
然后给出作为一种“元描述”的阴阳:
|>

素问 wrote:
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决气

灵枢第30.决气

在本神篇里,气是作为具象的质地而提出的。如果要被我们接触到,也就是说,从仍然带有抽象性质的一个范畴,变成为更加具体的可观察的对象,则有6个途径,就是: 精、气、津、液、血、脉。

在内经里,同一个词汇,常常会根据具体的语境,而指称为处于不同抽象程度的对象,例如本神篇里面的气,和“精气津液血脉”当中的气,即是处于不同的抽象层面的对象,因此黄帝自己就说:“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本神

灵枢.第8.本神

本篇首先一口气界定了13个概念,几乎就构成了一个形而上层面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这样的一个人的概念,则是西方古希腊传统的思想未曾有过的1
这13个概念是: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它们以一种Euclid公理的叙述风格如此定义: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有)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1. 1. 古希腊自然观

内经释读

何谓医?即试图把医疗这样一个针对自身的行为归结为两个范畴:
应变-从进化与生存的层面上看,如何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任务之一
自新-自新是一个更高级的难题,但未必不能说是进化的一个自呈的目标
最后是,医疗,即我们至少拥有选择应变和自新的选项:通过一切手段,修改身体本来的不良应变,例如阻止发炎;再就是实现自新,例如一般意义的康复和抗衰老。

入静的生理背景

[Long-term meditators self-induce high-amplitude gamma synchrony during mental practice]
或者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full/101/46/16369
遵循感受的导向,在东方的传统里,一系列的自我精神修习方法,终究是需要在外物或对象的角度予以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物质技术的手段将以另外一种语言方式来描述我们可以如何改造自己的精神,这对于日益把精神活动分解到基因,脉冲,递质,信号等物质层面的那样一种自我物化和贬斥的倾向,是一个扎实的反对。

后续的问题将会是非常有趣的:假设我们做到把一些功能性的指标落实到物化机制的指标上,例如假设记忆力的提高可以由某一些回路的电生理指标来描述,而传统的修炼手段可以导致该指标的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早先流行过的所谓生物反馈法的思路,积极地针对该指标而练功呢?

从基因到行为有多远

[[For Fruit Flies, Gene Shift Tilts Sex Orientation]]

单因素的模式总是首先拿出来试用的,因此在果蝇那里抓到一个所谓master sexual gene,就诱惑人在该基因与性取向行为之间建立一个直接的因果链,然后还会情不自禁地把这种似乎很理想的基因决定论模式延伸到其它行为之上。
但从基因到行为,到底中间存在多大的间距,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使相关的具体知识还是空白或者还很薄弱。

Syndicate content